金刚川:在艺术与现实之间

书影 1189 字 515 阅 2 评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金刚川》,其实主要是冲着张译去的,他是目前除了刘德华之外我最喜欢的男演员。

这部电影的影评和评论在网络中呈现出严重两极化的分化,而且这个距离在越拉越大,往两个极端飞奔。有人说这个电影侮辱了最可爱的人,有人说这是一部特别特别糟糕的电影,还有直接骂管虎滚蛋的。

回归电影本身。

剧情方面,影片通过几个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一场残酷的战斗,这个叙事手法跟前两年的《敦刻尔克》如出一辙。影片前100分钟,分别从志愿军步兵、美军F4U战斗机飞行员、志愿军高炮兵三个角度演绎了中美两军围绕金刚川浮桥的同一场战斗;影片最后20分钟是高潮:美军出动了最终boss——B-29轰炸机,以燃烧弹彻底摧毁了浮桥,志愿军迎来最艰难的时刻。影片最后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撑起一道桥梁。

色彩方面,影片整体上的对比度、饱和度,甚至是夜景镜头的噪点,均赋予了一定的视觉魅力和对真实的切身想象,又全程添加了胶片滤镜那样的效果。因此在最表面的感官体验上,影片基本是无可指摘的。

而张译的表演,是叙事层面最亮眼的存在。他自带抢戏光环,只要入画,就必然会吸走我们的眼睛。他对人物的深刻理解、情绪的精确把握,体现在生动变换的眼神、气息与语调,以及敌机到来时微微抽动的耳朵上。这是难得一见的好演员,也是我走进影院的根本原因。ps:小太爷果然又瘸了hhhh

如果只看电影本身,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然而艺术创作必须基于现实基础。

影片有些地方不符实际。故事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而金刚川则是志愿军的必经之地。

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影片中却只安排了两门高射炮,而且还弹药不足。实际上,在抗美援朝后期,经过志愿军六月下旬的调动部署,金城正面志愿军共有6个军,82毫米迫击炮以上火炮1483门,兵力对比志愿军以3∶1占优势,火炮对比志愿军以1.7∶1占优势。所以在这样一个险要之地却只有两门火力不足的高射炮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二,为了掩护部队过桥,张译和吴京饰演的炮手在夜间主动点火暴露自己位置,这一点也很困惑,没必要啊,选择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声东击西哪怕就旁边位置点火不好吗?

其三,由于桥一次次被敌人炸毁,最终修桥部队选择了以血肉之躯在撑起部队的通行之桥。这一幕很震撼,真的,连敌军飞行员都感叹这是神迹。不是说这么做很假,历史上在长征、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确实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只是这恰恰违背了影片最初的设定,无论从真实背景还是戏剧背景看,江水都无法直接通过,因此才需要不断地修桥搭桥,但影片最后的是选择人身作桥,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志愿军们可以在江面上顶着桥,为什么还要修桥过人?

其实影片的英文译名已经回答了一切,《The Sacrifice》,意思是,牺牲、祭品。所以那些其一其二其三都是在为牺牲做铺垫,好像是在说志愿军就是只能通过人海战术通过不计其数的牺牲才能取得胜利,再联想一下关于《八佰》的一些细节,此中深意自不必多说。

所以啊,我说《金刚川》是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既然是以历史真实事件为基础,尤其是这样一个崇高的不容玷污的志愿军战役,哪怕是再怎么艺术创作,那也不能忽略史实,不能无视现实依据。群众的眼睛是贼亮的。

写到这我忽然想起六小龄童,他虽然到处开花,但有句话说的很好: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THE END
( 0 )
最后更新 2022-08-05
评论 ( 2 )
OωO
隐私评论
  1. 岁月
    岁月 博主大人

    厉害

    2021年10月10日 回复
  2. 全书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m.nkexs.com m.ejixs.com m.vjixs.com m.egexs.com m.huxuxs.com m.ddzzxs.com m.hupoxs.com

    2021年03月25日 回复